上官懷宇逆襲記:脫單撩妹案例分析,這個學會了就有女朋友!
本文摘錄自《上官懷宇逆襲記》,并提供完整的電子書、txt下載,在線免費閱讀《上官懷宇逆襲記》PDF版。
之前分享的聊天案例獲得兄弟們大量的好評,所以我決定,以后盡量都發一篇類似的,教兄弟們聊天技巧的實戰記錄。
廢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開始:











兄弟們可以通過這個案例,學會如何去引導出女生的窗口,順勢升級關系,再用一個小套路把女生約出來。
整個聊天記錄,是完全沒有一句廢話在里面的,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感謝閱讀。
————————————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每當春季來臨之時,總是記起蘇軾的這首蝶戀花的春景,一邊感受著漸濃的春意,看著燕子翩翩飛舞,聽著燕子“杰杰杰伊”的歡快叫聲,一邊輕輕吟誦著這首詞,心中充滿無限的喜悅和感慨。
沒有人知道燕子是從什么時候和人類生活交織在一起的,每逢春季它們總是如約而至,給人們帶來春的問候。到了深秋之時它們又會離去,給人們帶來無限惆悵。我猜想在人類發展還處于蒙昧階段時,一些種類燕子就已經和人類生活在一起了。那時候人類還處于洞居階段,和燕子共享一處洞穴,人類在地面,燕子在洞壁,他們和諧共處,共同出入,無比艱辛地生活著。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蒼蠅、蚊子、蛾子等昆蟲,燕子在捕食昆蟲填飽肚子的同時也幫助人類消滅害蟲,保護人類免遭有害昆蟲的襲擾。我想就在那時,人類喜歡上了這活潑靈動的小精靈,而燕子也喜歡上了這個笨拙而自強不息的大個子。隨著人類的發展,漸漸遷出生活了數十萬年的洞穴,而燕子也如影隨行、穿房入戶、相依相伴。人類把這些燕子昵稱為家燕,如同自已的家人,“打燕子瞎眼”,小時候家鄉的老人用這樣一句不科學但樸素的話告誡后人要保護燕子。
燕子是一種漂亮候鳥,有著閃著青光的黑色背羽和灰白色腹羽,頜下有一片紅色的羽毛,它們吻部寬短適合在空中抓住飛翔中的昆蟲,它們的翅膀比普通鳥類更為狹長,讓燕子擁有了強健的動力及超遠距離飛翔的能力,最漂亮的是燕子長長的剪形尾,一但展開就形成一個面積超大的扇形舵面,正是由于這個巨大舵面的存在,讓燕子在空中獲得極佳的機動能力,上下翻飛、左沖右突、加速減速、迅捷無比,讓昆蟲無路可逃。
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在農村老家,家家都住有燕子,門洞里、房檐下都是它們筑巢的好地點,甚至穿越小小的窗格,飛入人們的房間。春天燕子從河邊銜來的濕泥和草棍,和著唾液一點點在墻壁上筑成半個小碗形的巢穴,巢穴里墊著干草葉,過不多久小燕子就破殼而出。大燕子不在時它們靜靜地等待,大燕子銜著滿嘴昆蟲回來時,它們就夸張地張大乳黃色的嘴,象一個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拼命地擠著、“唧唧”地叫著爭搶著讓父母喂食。到了夜晚,小燕子就會安靜地蜷縮在巢內睡覺,而大燕子就蹲立在巢穴的口沿上相依相偎著休息。再過一些時候,小燕子就會很快長大,它們隨著父母一起飛出去,它們暫時還不會捕食,靜靜地落在電線上看著父母捕食,如同五線譜上靈動的音符。等大燕子飛回時,它們急不可待抖動著翅膀,發出“杰依、杰依”地急叫,催促著父母喂食,甚至直接飛起來,大小燕子張開尾羽來一個完美的直立懸停,在空中接受大燕子口中的食物。地面上人奔走忙碌,地面之上燕子穿梭飛行,人與燕子都在為生存辛勤勞作,偶爾駐步相望一眼,便構成了田園農家最和諧完美的畫面。
來到家鄉的燕子有兩種,區別就在于它們下頜羽毛的顏色,一種是紅色的人們就叫它“紅脖燕”,一種是白色的,人們叫它“白脖燕”,即使用上百度我也查不到這兩種燕子是不是同一種類。我家住的是紅脖燕,鄰居家住的是白脖燕,兩種燕子外觀基本相同,習性上還是有所不同的,白脖燕愛非常干凈,大燕子會把小燕子的排泄物銜走丟棄在外面,所以燕子窩的下面非常干凈。而紅脖燕就沒這么講究了,小燕子總是掉過屁股就向外排泄,地面上總是有很多污物讓我去打掃,所以當年我總是一邊憤憤而無奈地看著吵鬧的燕子窩,一邊羨慕鄰居家的白脖燕愛干凈。
燕子被稱為家燕我認為頗有不妥,燕子不是人類的寵物而是朋友,朋友來訪寄居你的家里是對你的信任,正如人類,朋友之間最需要的是信任。我不知道年年回來的燕子是不是同一家燕子,相傳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就有吳王宮中的宮女曾將一只燕子的腳爪剪去一點,看它是否在第二年仍舊飛回原地,結果這只缺爪的燕子在次年春天又飛回來了。此事是否真實未考,可為什么燕子經過數千公里的飛行后從億萬家居中它們選擇了你家,為什么它們知道你家檐下有一處燕巢呢?你可能喜歡它,也可能嫌棄它,因為它們弄臟了你的家。曾經有人用竹竿捅掉了燕窩,第一次燕子選擇相信他是無意毀壞了它們的家,它會重新在原地筑起新巢,那人再次捅掉了它的巢,燕子明白了主人不再喜歡它,它會離開,永遠不再回來。人類是不是應該從此事中學會珍惜友情和信任?因為信任和友情一但失去將永不再來。
多年前父親經常說,老家咱還有房基地,等我退休以后回家蓋幾間房子,種一小片地,屋檐下住著一窩吵吵鬧鬧的小燕子,那該多美啊。母親總是笑話他,得了吧,你從小就上學,就沒種過地,到老了還想學種地?事實上,等父親退休以后,不得不肩負起接送孫女上學的重任,等孫女也長大了,父親的年紀也漸漸老了,身體也開始不斷鬧病,不斷看病吃藥,也不再提起回老家種地的事了,但我深知他始終有這個夢想。
一道黑色身形如閃電從眼前滑過,驚醒了沉睡在基因深處的夢想,對田園恬淡生活的向往和遐想是幾乎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夢,開拓一小片屬于自己的土地,感知草木枯榮大自然季節的變幻,收獲自己汗水所得,閑看燕子穿越柳條在靜靜的水面挑破一道水光,那是何等的愜意。我深知夢想很難變成現實,但我心依舊,夢想永存。燕子飛過,正是“形漸不見影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